W Marriott Marquis Hotel Shanghai Pudong

2022.4.2

上海鲁能JW万豪侯爵酒店位于上海黄浦江东岸南段,毗邻陆家嘴中心商务区,为黄浦江沿岸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

酒店建筑高度157.5米,地上面积7万多平米,地下面积4万多平米。拥有行政房、总统套房在内共515套客房,以及总面积3200平米的会议及宴会场所等。

在项目选址具有显著优势的同时,设计师们则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场地只有东侧临路,且临路面的南侧受张家浜引桥的遮挡,可使用的临街面极其有限;

酒店如何满足周边居民区的日照规范要求及和谐融入社区,是设计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

JW万豪侯爵品牌功能复杂,各种不同空间在不规则场地的融入困惑重重;

项目的停车规模以及宾客、会议、团体、服务和消防等不同动线则是空间规划的焦点;

如何在这些挑战面前寻找和创造价值是设计师理性分析的起点。

如下早期分析图所示:滨江公园的开放空间决定了项目连接城市和江景视觉及礼仪序列的主轴。

连接黄浦江及城市街道的主轴

尊重东北侧滨江世茂公寓,权衡单走廊的两侧布置客房的板式塔楼的方式,是酒店主楼面积利用率最高的手段。进而考虑核心筒布置在走廊东侧而使超过75%的客房开间具有江景,加之塔楼60米以上限宽60米及157.5米限高等规划条件,设计团队与业主及酒店管理方群策群力,寻找出了合乎这一基地和项目愿景的客房塔楼的唯一定位。

酒店客房

△ 区位图

上述平面示意图延伸出了新的挑战,即开放空间的主轴与塔楼南侧擦边而过,而塔楼60米之下无限宽的规划条件赋予设计团队以灵感,与塔楼浑然一体的A字型大堂中庭籍此应运而生。

至此天际线上矩形塔楼宁静致远,地面上A型大堂震撼端庄的双轴线为一个地标项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诸多的矛盾和挑战在双轴线灵感的光环下逐一得以平衡或化解,成为整个设计的“灵魂”。


设计之魂——双轴线

△ 酒店主轴(中轴线)


下图所示,塔楼基底的A型空间凸显了地面轴线,在入口与河流之间创造了一种不间断的联系。而一系列的大门穿插于沿着这一轴线布置的入口处,意想着大堂、绿地公园、江景和远处外滩的联系。


在周边交通环境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依靠浦明路张家浜桥坡道起始点处设置的主出入口与北侧道路开口,在场地内部有机巧妙地解决了酒店日常出入和服务的需求,在滨江公园的支持下也合理解决了消防通道的各项需求。


△ 设计早期的流线分析

项目在功能上的复杂性也是 设计师面临的另一挑战。特别是侯爵品牌要求的大会展厅净面积达到1600平米以上,综合相应配套的前厅、厨房、后勤以及服务供应,占地面积可观。

而且根据万豪国际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中国消防规范,在疏散方面还要兼顾国际标准。下图为设计早期将大会展厅定位于落客区之上三层的过程。


大宴会厅空间规划定位

这一方案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土地资源,巧妙地规避了不规则场地的问题,而其它中型会展则顺理成章地安排在落客区北侧一、二层空间,与相对的办公后勤围合成一个宛如城市客厅的带顶广场(设有顶盖的广场)。

下图所示,完善了从城市街道至江面开放空间高低错落的整体序列。


餐饮及健身疗养设施在裙房层沿江面以大堂为中心展开,面对江面形成良好视野,在构成城市公共空间和酒店公共设施空间一体化的基础上内外兼得,相得益彰。

△ 建成后的大会展厅

设计师的初衷是创造一个纯净非凡的地标建筑,同时使酒店融入上海的自然和城市环境。对于地处大量住宅建筑环境中的上海鲁能万豪侯爵酒店,建筑形象的起点是周边居民对商业建筑的接受度。

上海在居民区光污染控制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专家评审机制,在一系列创意脑力激荡的同时,SOM 的设计师与当地顾问密切合作,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确认塔楼外墙是对周边产生影响的焦点,特别是东侧影响面最广,以此入手确立了玻璃向下倾斜的必要性,并结合节能标准制定了合理的窗墙比,从而建立了设计创意的前提。


进一步考虑南侧临江公寓,确定了塔楼短边以实为主和长边虚实兼顾的整体策略,富有雕塑感的折叠肌理成为建筑的表现,与建筑大轮廓直来直往的刚劲线条相对照。

这一肌理在不同光线和环境反射之下美轮美奂,与江面的涟漪遥相呼应,为建筑赋予了柔的一面。整体形象可谓刚柔相济,落落大方,当之无愧地挑起这一段浦江地标的角色。


外墙材料选择采用了低反射玻璃和亚光刷纹阳极化铝板幕墙系统,裙楼使用和塔楼相似的设计语言,以刷纹阳极化铝板折叠和渐收的方式越往下越密集,在建筑基座赋予行人和访客更为宜人的尺度,最后墙体材料转换为石材接地,虽然材料渐变,但建筑的语言是延续的。


塔楼客房的所有玻璃都有一定的向外倾斜角度,将建筑玻璃外墙产生的光污染降至最低的同时,也为宾客提供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及享用俯瞰江面和城市景观的理想角度。


研究草图

统一的立面模块语言也演化到中庭相对滨江绿地的正立面,向内微收的曲面更增添了一份雅,面对这一江面开放绿地的轴线则寓意着吸纳浦江两岸人杰地灵于宏伟大堂之中。

△ 研究草图

步入大堂,迎面而来的,就是采用渐收斜面设计的A字型中庭坡面。

SOM 的设计师用充满张力的隐形中轴线,在光线、色彩和纹理的相互平衡中同样引入褶叠的肌理,在滨江天际线上的标志性形象由中庭和环境的连接,及规模宏大的空间在地面层得以增强,赋予整个建筑个性别致的立面表现,在上海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丛林里优雅伫立。

酒店和宴会是人们谱写故事的地方,诸多计划中或随机的人生际遇都会在那里发生,一个标志性建筑不仅是一个物质性的形象,更是难以忘怀的记忆内涵。

提起黄浦江,人们都会有不同的联想,酒店临江的位置得天独厚,设计在每一个旅居的环节中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无论是餐厅,还是健身房游泳池,江景无处不在。

客房江景的最大化在之前曾有描述,即使是少数没有江景的客房,设计师都精心保留了走廊两端的采光并将陆家嘴的壮观带入客房层。

△ 早期客房体验研究草图

△ 餐厅

△ 健身房

在主入口的落客广场介入了水的设计元素,结合地面的坡度并呼应建筑跌宕的褶叠肌理,将江面的灵性延伸到城市的街边,具有强烈的目的地到达感,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与此同时,宾客共享的客房和会展的不同空间背景也让人产生邂逅的遐想。

大堂中庭气势宏大,殿堂般的设计向上倾斜,予人向上的升华感,在黄浦江边日月辉映下和光影交错中熠熠生辉。

中庭外墙的韵律在中庭面被柔和地向中央牵引,建立了一个自然入口并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中央空间的聚焦性。

二层、三层的连桥在高耸的空间中赋予了人性的尺度,来往的行人与建筑及环境语言为每一个自视主角的宾客构筑着生动的舞台背景。


大堂中庭是设计的定义元素,接待、礼宾等公众活动围绕着这一充满戏剧性的建筑心扉,它是人们体验的核心组织者和中心聚居点,周而复始的体验延绵不断。


Home      Our Case      Our Business      Join
©2016 Original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