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

2011.2.18
      医院建筑是一种专业技术含量大,技能要求复杂的建筑类型。不仅设计的难度与深度较大,所牵涉到的领域亦相当的广泛。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疾病的病因不仅是生物学因素,且人们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愈后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确切地说,疾病是人不能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刺激的结果。人们开始用“医疗环境”来描绘、评价和设计医院建筑空间,而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手段日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随着对医院建筑环境功能价值的重新认识,医院建筑设计的观念也在更新。现代医院的医疗环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只局限于室外景观,也注重室内空间的处理方法。我们知道,人有需要衣食住行的自然属性,还有需要交往、沟通情感、交流信息、自我实现的社会属性。这一双面属性决定了人的因素在环境中的重要性,也决定了人与环境协调的必要性。医院空间环境不能离开人的行为和社会心理现象而独立存在。人是环境的主体,环境中有了人,环境就应该或多或少地被考虑注人“人性化”设计,从而使之具有人类的精神。弘扬人性,表现对生命的关怀,激发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念,一切以病人为核心,创造良好的医院室内环境,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已经成为现代医院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主题。

一、“人性化”设计之义——三个基点

“人性化”设计是一个较大的课题。应该明确的是,“人性化”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更体现了一种设计理念。它告诉我们:人如何对待技术,技术体现什么,怎样去处理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我们处理人与医学技术这一对关系的时候,在注意到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人的习俗,观点和生活模式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趋向的呈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构建的基点及内涵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人性化”之于社会医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前,医学技术的进展是相当缓慢的,医生凭借有限的药物和在实践中摸索的经验,为病人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20世纪后,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形成的“技术至善论”,导致了新技术对医生的行为和医患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使医生在实验室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而不是在病人床边聆听病人的陈述和与病人交谈,医生更加关注躯体问题而忽视病人的情感体验,简而言之,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其他非技术的存在。

我国传统医学是人文主导型医学,十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强调医疗活动以病人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被损伤的机器,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贯穿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在机械唯物论影响下,近代医学从交谈的艺术变成了沉默的技术。然而,现代医学似乎也难于体现精神的价值,在提高效率的名义下,病人诊断的时间被压缩到最少,病人被医护人员看成仅仅是不同的有“问题”,或等待修理的“生命机器”。这样,现代医疗越来越引起病人的反感,而呼吁更为人性化的传统医学或自然疗法。

为此,人们急切地呼唤现代医学重新定义其目的,注入对病人的人文关怀。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病人权利运动、自我保健运动、自然疗法运动、整体医学运动,生命伦理学的诞生和发展,以及70年代后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都充分地显示出医学已开始出现新的转向。与此同时,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物机械论的局限性和人的整体有机联系性。医学界涌动着回归人性、回归社会、回归人文的思潮,强调医院建筑设计中应该引入“人性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正如美国设计家普罗斯所说的“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

2.“人性化”之于人类内在要求的阶梯化

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医院室内环境设计需要人性化的实质。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爱情)、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人类设计由简单实用发展到除实用之外还蕴含有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正是这种需要层次逐渐上升的反映。

对于医院建筑设计来说,随着时间的进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单纯无条件地依靠医疗技术来保护和延长生命是有欠缺的,这种脱离病人去治疗疾病,将病人视为“肉体物质”或“生命机器“的倾向,已经导致医疗保健的畸形发展。由于医院建筑内部本身是由各种不同部门组成的复杂空间,而且不同区域里的使用者,对医院室内环境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医院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人性化因素的注入,绝不是设计师的“心血来潮”,而是使用者为满足自身心理上更高的人性关怀需要而对设计提出的内在要求。

3.“人性化”之于设计理性化

20世纪50年代早期,技术的发展,医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医疗手段的进步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结合在一起,人们对其普遍的评价是:“冷冰冰,不近人情”。然而,随着环境人文脚步的加速,进入70年代以来,走向自然,走向人性的呼声此起彼伏。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医学模式由生理医学向心理学、社会学多元化模式转化,对心理效应的研究被视为与生物医学,高科技同等重要,现代医学对生理治疗与精神治疗、环境功能与环境和人的关系并重,这也是现代医院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发展方向之一。

既然医学是与人类生命直接相关的科学,医学技术是增进健康、减少疾病的艺术,“天人合一”,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应该成为现代医院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目标。然而,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医院建筑室内环境设计面临的将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之间的不断冲突,一方面是要满足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心理需求不断变化的使用者的要求,一方面是打破过于刻板、冷峻、理性的千篇一律的室内环境设计面孔,其结果必然是选择变化、突破——由理性化走向感性化,由非人性化走向人性化的设计,可见,新时代医院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这种对理性化的反驳也是情理中事。

二、“人性化”设计之域——四个维度

设计师通过对医院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其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当然这种品格是不可测量和虚化的,而是靠人的心灵去感受和体验的。设计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就在于以有形的“物质态”去反映和承载无形的“精神态”。

一般而言,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应该把握医院室内环境中以下四个维度:整体环境场所——把握医院室内整体环境设计;使用者群体——病人及其亲友和医护人员;行为现象——病人的求医行为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行为;环境互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环境与使用者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共同构成了当代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的四个维度。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人性关怀”:

1.从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出发,进行“人性化”环境的设计

门诊空间的设计应该从净化门诊大厅、改善候诊环境、合理布置科室、理顺就诊流线等方面着手。为了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对门诊大厅进行“人性化”的设计,门诊大厅内的科室分布图要清晰明确,且应附设各科导诊员,大厅内楼、电梯位置应明显醒目,有条件还可布置些花草盆景,设置水池喷泉等,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此外应精心设计等候空间中的人工景观环境与自然景观环境,这样的就诊环境气氛能使病人情绪稳定,安心等候,减少其孤独感,并可以避免其产生焦燥不安情绪,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门诊空间应尽可能开敞明亮、环境清洁、舒适宜人,有一定的视觉焦点,尽可能地创造多层次的交流空间。

2.从住院病人的心理特征出发,进行“人性化”环境的设计。

病房是病人接受治疗、生活、康复的空间,病房的设计必须达到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反感,唤起病人内心的快感和对生活乐趣这一目的。对病房室内环境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可以缩短患者从家庭到医院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环境的陌生感,病人有需要被认识、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有一定的私密性空间,有受到尊重的感觉,还希望环境气氛安宁静谥、清洁、一尘不染、增进安全感。在进行设计时,病房楼中应避免过于单一的环境,满足病人交往、娱乐与消遣的需要。此外要有可供漫步的趣味空间,病房外应有吸引人的去处,以鼓励病人下床活动。病房与卫生间及淋浴设施联系方便,较易对灯光、电视等设备进行控制,可方便使用电话,护士可随叫随到。有存放个人物品的地方,有接待来访者的地方,空间明确,病房应设置于最好朝向,均设置卫生间与阳台,外阳台应充分引入阳光、绿化,应尽可能减少空调使用时间。房间不仅应能够获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照明,更应尽力使病人看到窗外景致,宜人的环境极有益于病人身心健康。

此外,病人的色彩心理是丰富而变化的,冷漠单一的色彩统治医院的局面应该被打破,病房推荐分区配色,依据各单元的病人而定,利用色彩的潜在作用,使病人尽快地适应医院的环境。

3.从医护工作人员的心理特征出发,进行“人性化”环境的设计。

护士站是病房楼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场所。护士站宜接近病房,形式开敞,位置有利于监护病人。其空间色彩应柔和、协调,有利于工作情绪稳定,减少不安和疲劳。其次应有一定的休息、交流与娱乐空间和适当的休息空间。工作场所则应有一定的私密性,避免令人厌烦的拥挤和嘈杂。总之护土站、走廊等处均需细心处理,以激发医护人员良好的工作心理。

手术部是医院重要的技术用房,设计时墙壁和顶棚应便于清扫、防积尘;踢脚板应与墙面平,凸出墙面容易积灰。装饰材料应使用无毒、无味、防霉防尘、宜清洗的材料。对医护人员工作空间中的装修、家具、饰物、设施等色彩上进行有效的设计搭配,可以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然亲切、宁静舒畅的空间环境,有助于减缓工作强度引起的烦躁,提高其工作效率。

4.从探诊者的心理特征出发,进行“人性化”环境的设计。

探诊者要求空间导向明确,环境设有等候休息空间,与病人谈话有一定的私密性保障、可方便使用电话;环境设有餐饮设施,有空间可供停留,以方便昼夜陪伴病人。重视和加强交往环境设计是现代医院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交往在心理治疗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交往是康复的必要条件。探诊者与病人的交往共享空间应该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动静相宜、分合随意,探休共用。

医院建筑室内环境对病人有着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治疗作用,这就要求设计人性化,以期创造出宁静、舒适、热烈欢愉的空间,来淡化严峻冷漠的传统医院形象,医院不再是容纳病人的机器,而是接待病人的用房。我们理应重视医院建筑环境与病人的情感交流,以图达到“以情动人”的疗效,缩短病人从家庭到医院的心理距离。新一代的医院应该将现代医疗和相关的服务组合在一个充满活力、舒适宜人的公共环境中。可以将一个医院演变为一个社区,这里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相互交流,打破传统医院建筑室内空间中,不同部门相互分隔互不相见的设计原则。公共休息空间和咖啡厅、商店在视觉上有直接视觉联系,而与医院内部交通又明确分开。

将中庭或步行街的空间概念和合适的商业门类,如礼品店、咖啡座、快餐店等引入了医院设计中。一个情感健康的康复环境,体现对病人,医护人员及来访者的同等关怀。在这样的环境中,医护人员、病人、病人家属及货运等各功能流线均应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洁污明确分流,快捷便利。

编语

疾病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医院室内环境有助于消除病人的心理压力、改善心境、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得到早日康复。医院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综合考虑病人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医疗”法逐渐成为21世纪的医疗趋势,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Home      Our Case      Our Business      Join
©2016 Original CopyRight